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在互联网应用为各方带来变革的同时,互联网也为建筑业的改革创新带来了新的内涵。
“互联网+”建筑业利用数字加工技术、大数据、征信体系、移动技术等等各种各样的新技术,为建筑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促使项目现场各个环节工作的效率提高,保证项目质量,降低建造成本。
在项目现场管理中通过充分应用互联网,将有助于现场管理的精益化和智慧化。
信息化建设动因
由于企业组织规模越来越庞大,加之项目分散,企业内部信息沟通及管理效率无法满足管理需要,公司渐渐发现管理上面的一些问题。在没有信息化的协助下,企业高层仅凭主观判断和经验决策,无疑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为此,我们必须迅速变革和创新,寻求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通过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有效的管理方法解决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
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一、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技术与劳务大数据结合,为企业拥抱“互联网+”提供有力支撑。
二、伍通智慧工地信息平台:围绕“人、机、料、法、环”等项目各环节的接入,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成功打造出的一款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一体化系统。
三、项目综合事务管理系统:基于“框架+应用组件+功能定制平台”的架构模型,通过电子化、无纸化的流转方式,实现各项审批、申请的高效运转。
四、企业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利用数据库技术对企业现有系统所产生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协助企业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流程体系,用信息化工具推进企业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提升管理水平。
利用信息化解决的问题
一、人员分工不明确,组织效率低下
通过应用“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明确企业内部组织架构,为企业领导和一线员工搭建实时沟通的桥梁,将信息化理念潜移默化根植于每一位员工的思想中。
二、审批流程驳杂,员工两地奔波
项目管理人员往往因为盖章而来回总部和项目部多次,现在,利用“项目综合事务管理系统”就可以在线解决这一问题,不用在奔波于企业与项目部两地,真正为项目现场人员减轻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三、工人管理粗犷,劳务纠纷频发
为了防止劳务纠纷,源伍通科技“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实名制模块,在移动终端就可以掌握现场施工人员的出勤情况,告别过去“推诿扯皮”现象。
四、项目巡检无法有效监管
在“智慧工地信息平台”中,现场的管理人员可以在线实时记录每一次工地现场巡检的情况,附上有关问题照片,还可将日常项目上所发生的事务在“智慧工地信息平台”中撰写施工日志,不用手写,耗费纸张,十分方便。
五、企业管理事物繁多,领导无法随时随地管控
企业领导可以通过“智慧工地信息平台”的视频监控极大提高管理幅度、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六、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信息化建设培训困难
在具体推进信息化过程中发现,原始数据源的真实性、可靠性是信息化系统成败的关键。实际上,对于施工企业一线工作人员而言,每个人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因此,简单、易用、培训周期短的软件系统就成为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关键。
目前,源伍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不仅利用劳务实名制、智慧工地等信息化应用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借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手段改造整个企业,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契机。
使用信息化后带来的效益
一、实现了办公的跨区域化,无论身在何处都能随时随地的处理企业业务;
二、突出移动“互联网+”优势,公司各人员可实现移动化办公,通过手机APP,实现任务的发起和审批;
三、灵活的项目管理方式,既适用于总部的统一管控,也适用于各项目部的独立管理,保证项目管理权限的松紧有度;
四、信息化的过程也是流程优化的过程,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也是企业流程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通过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感悟
一、管理者对信息化认识不正确
对施工企业内信息化建设而言,管理者特别是“一把手”的认识对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作用。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内配置了计算机、购买了应用软件,认为这样就是“信息化”了,实际上这只是信息化的前提、基础,与实现信息化管理还相距甚远。
二、需要制定强有力的奖惩制度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光是高喊口号,跟工人讲明信息建设重要性还远远不够,需要设立一定的奖惩制度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奖惩分明,双管齐下,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三、需要有与信息化想配备的管理制度
虽然在建设公司的信息化工作中设立了相匹配的信息中心部门,但是如果没有一套相配套的管理制度,那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就不会进展的如此迅速。只有建立了一个以管理制度为基准,以信息中心为主要的管理和协调渠道,才能有条不紊地在公司推进信息化的建设工作。